“什麼是玻璃?什麼是琉璃?”
中國人一直對玻璃與琉璃有所誤解與混淆,其實這兩者有所不同,又互有交融,
現代科學的統一稱謂應該是玻璃。我們一般更喜歡稱呼“琉璃”,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。
大家先來看看歷史上對於玻璃稱謂的演變:
中國朝代 |
玻璃名稱 |
代表物品 |
戰國 |
璆琳、陸離 |
戰國時代的蜻蜓珠(戰國珠/蜻蜓眼) 鉛鋇玻璃 |
漢代 |
琉璃 |
鉛鋇玻璃鑄造 |
魏晉南北朝 |
琉璃 |
吹製玻璃(鈉玻璃) |
隋唐 |
琉璃 |
隨-吹製玻璃實用器物 唐-佛教器物 |
宋元 |
藥玉、瓘玉、玻瓈 |
仿瓷高鉛玻璃 “琉璃“則專指 以低溫燒製的釉陶磚瓦件 |
明清 |
硝子、料器、玻璃 |
明-仿玉玻璃 清-套色、雕刻玻璃 |
現代工作室玻璃 |
玻璃
|
吹製、熱塑、拉絲、脫蠟鑄造 玻璃與複合媒材的自由創作 |
在中國古代的早期,大多被稱為琉璃。
歷史典籍記載古代對玻璃的稱呼一直在變,這反映了我國玻璃生產的興衰,
從名稱上也可感受到形態、工藝的演變。
由此可見,中國歷史早期以琉璃指玻璃,宋代後逐漸以玻璃代稱。
需要注意的是:在元明時期,琉璃專指以低溫燒製的釉陶磚瓦件,
藥玉、瓘玉轉稱為玻璃,這點非常容易產生混淆。
而琉璃是融合多種色彩燒製的高品質藝術品,現代琉璃亦是玻璃中間的一類。
沿用“琉璃”這個古代名稱,是傳承有序的,這個名稱比“玻璃”更具文化含義。
總體來看,琉璃是一個名稱,玻璃表示一種材質(現代科學的統一稱謂,矽酸鹽非結晶狀)。
琉璃早在中國有紀錄以來,就是玻璃的代名詞。
在近代,因著琉璃藝術作品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,在台灣的藝術界重新啟用“琉璃“
這個在視覺上與發音上都更加優雅的字眼來形容玻璃藝術作品,雖然琉璃本身的材料就是玻璃。
但是為了尊重藝術家的創作與心血投入,使用琉璃這個美麗的名字,更能體現出作品的內涵與優雅。
它們的價值來自於歷史、文化、與創意、藝術,古今中外皆是如此。
以下是常常被問到的問題。
*為什麼玻璃比較便宜,琉璃比較貴?是成份不同嗎?
舉例來說:一幅一般的畫,跟藝術家的畫,原始成分都是畫布跟顏料,
沒有人在說是因為用的顏料貴所以這幅畫比較貴,價值不在於材質,在於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。
一位玻璃工藝師的養成需要多少時間學習技術?需要多少的熱誠創作,這些都是無法衡量的。
雖然進口玻璃材料(品質穩定,色彩鮮豔,透明度高)+運費稅金,成本本來就高。
但玻璃真正的價值在於設計、技術與藝術性。
我想說的是,不是玻璃跟琉璃名稱不同,價格就不同。
(雖然玻璃材料也有品質好壞價格高低)、但用材質名稱評論一件作品有沒有價值很奇怪
應該多看看,每位玻璃創作者的設計風格、技術、藝術呈現,你喜不喜歡,欣不欣賞。這才是真正藝術價值與重點。
*也有人說玻璃是會破的,琉璃是不會破的。
不管名稱上玻璃或琉璃,不會破的是強化玻璃,它是利用加熱到一定溫度后迅速冷卻的方法,
小時候玩的玻璃彈珠,彈來彈去也不會破,您知道圓形的琉璃珠也是如此嗎?掉地上它是會彈起來的。
*有人說玻璃是透明無色,琉璃是彩色透明或不透明。
這是比常聽到的說法,古琉璃大多是不透明仿玉的材質,所以也有這種說法,
所以有彩色玻璃也可稱為琉璃。現代科學的統一稱謂應該是玻璃
*玻璃是人工的,琉璃是天然的。
目所有的玻璃材料都是人工的沒有天然的,天然琉璃,其主要構成元素是SiO2,形成的原因大概是火山爆發,
高溫溶解了岩石土壤中的礦物質,經過一些自然的環境造就下,産生類似人工玻璃的構造物質,
因此又稱天然火山琉璃。
*玻璃會不會容易破?
玻璃水杯、盤耐不耐用呢?實驗燒杯、花茶茶壺、我們家裡的窗戶、小朋友玩的彈珠、玻璃酒瓶
這些好不好用,耐不耐用呢? (當然好用) 玻璃沒有你想的那麼脆弱。
但是它會不會破~(會),掉下去很可能會破。這很正常,也是常識。
有時侯問這問題,可能是因為珍惜,希望它能長長久久。其實只要小心使用是可以長長久久的。
*脫蠟鑄造法的鉛玻璃、水晶玻璃,才是琉璃?其他都是玻璃(鈉玻璃)。
這是擺攤時一位同業說的,古琉璃都是鉛鋇玻璃,魏晉南北朝、隋唐吹製技法之後才有鈉玻璃(當時也稱琉璃),
之後雖然有藥玉、瓘玉、玻瓈、硝子、料器、玻璃等稱呼,
其實講的都是玻璃(現代科學統一稱謂)。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。
我認為不論用“玻璃““藝術玻璃”或“琉璃”稱呼自己的作品,
英文翻譯出來仍是GLASS
英文GLASS BEADS(玻璃珠)
藝術玻璃創作稱為Art glass
以上整理收集諸多資料之後自己的總結,如有錯誤,請多指教 !
然後不管其他人對玻璃或琉璃有什麼觀點!或是美好的想像!
重點是不要忘了自己喜歡玻璃創作的初心,要對自己有信心。
古琉璃圖片
現代玻璃藝術~工作室創作 (擔心版權問題所以用自己的作品圖片囉)
這方面資訊可以自己去網路上找。
以下四本書我非常喜歡,欣賞國外的玻璃藝術創作,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精進的。
玻璃工藝這個領域真是學無止境呀!
玩玻璃十年了,因為有媒體採訪又要問這個問題,所以仔細做了功課。
不過後來沒用到這個主題,光玻璃種類及玻璃工藝技法運用品介紹、示範 已經用完時間了。
我覺得這樣也好,因為重點還是在玻璃的藝術創作。